它山之石

首页 > 它山之石 > 正文

“我”到哪儿去了

发布时间:2013-04-10 09:04:11     作者/出处:商学院     阅读次数:[]

偶尔从《于丹趣品人生》这本书中看到一则中国禅宗公案的故事,很有启发,和大家分享一下:

有一位公差,押解着一名犯人去京城。犯人是一名犯了戒规的和尚。路途很院,负责任的公差每天早上醒来后,都要清点身边的几样东西。第一样是包袱,他跟和尚的盘缠、寒衣都在里面,当然不能丢;第二样是公文,只有将这份公文交到京师才算完成任务;第三样是押解的和尚;第四样是自己。公差每天早上都要清点一遍,包袱还在,公文还在,和尚还在,我自己也还在,这才开始上路出发。

日复一日,偏僻的小路上经常只有他们两个人行走,很是寂寞,免不了闲聊几句。久而久之,彼此互相照应,关系越来越像朋友了。

有一天,风雨交加,饥寒交迫,两个人赶了一天的路,投宿到一个破庙里。和尚对公差说,不远处有个集市,我去给你打点酒,今天好好放松一下。公差心思松懈,就给和尚打开了枷锁,放他去了。和尚打酒回来了,还买了不少下酒菜。公差喝的酩酊大醉,酣酣沉沉地睡过去。和尚一看,机会终于来了。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刚刚买来的剃刀,嗖嗖嗖,就将公差的头剃光了。然后,他将公差的衣服扒下来,自己换上,又将自己的僧袍裹在公差身上,连夜逃走了。

对发生的一切,公差都浑然不觉,一觉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。醒来后,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,准备清点东西,继续赶路。一摸手边的包袱,包袱还在;再看公文,公文也在;找和尚,和尚找不着了。庙里找,庙外找,到处都找不到。公差就抓挠着头皮想:和尚哪儿去了呢?呃?发现头居然是光的!低头再看,身上穿着僧袍,恍然大悟,原来和尚也在呢!前面三者都在,第四样就该找自己了。公差又在庙里四处找,怎么也找不着自己,心里就纳闷了,和尚还在,我到哪里去了呢?

其实,这个故事放在今天来解读,显得格外有意味。包袱是什么呢?是我们每个人的物质生活,每个人都希望它能变得更好,这个不能丢。公文是什么呢?公文是我们的职业。它是我们实现与社会沟通的一个途径,是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。和尚是什么呢?和尚是我们日复一日要做的事。这包含了工作的事,家里的事,孩子的事,朋友的事,领导的事,就是没有自己的事。最后,我们在渐渐地的生活当中成了权利和欲望的囚徒,却找不到自己了。有些人一辈子忙于权力,忽略了生活的其他;有些人一辈子为了挣钱,为了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需求,最后沦落为金钱的奴隶,没有健康,也没有自己;有些人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感情,伤心不已,走不出感情漩涡,最后伤害自己,伤害别人,走上了一条不归路……这样的故事很多,有佛家的话来说,什么都在,就是把自己弄丢了。

工作再忙,生活再苦,不要失去最初的自己,不要失去自己对于美好的信仰,不要失去对于幸福的定义。喜欢看禅宗的故事,因为它总是教会我们在庸碌的生活中学会驻足思考片刻,不是为了阻挡你的脚步,而是帮你确定方向,不至于迷失自己。